教育是立国之本、强国之基,教师是教育进步的第一资源。教师是学校进步的主力军,学校的好进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不能离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,为此,各学校应措提高教师素质,强化教师队伍建设。
1、加大教育队伍建设的手段有什么?
1.加大教师师德师风建设
加大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。师德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保证,培养高素质的学生,第一要培养师德高尚的教师。在我校教师队伍中存在个别师德水准不高,缺少责任心、爱心和团队精神的教师。为此,学校和老师签订了职业素养承诺书,规范教师的行为,把师德建设和教师的奖罚、评优、绩效紧密结合。对常常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严惩不怠。同时学校常常拓展师德主题教育,要擅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,擅长发现人才,培养人才,准确准时发现和树立典范,要为教师创造好工作环境,要团结好每一位教师,既要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,又要尽最大努力满足物质生活需要。
2.加大教育教学常规管理
学校教师中存在一些应对工作的现象,表面上也在工作,实质是出工不出力,出力不尽力。比如备课这一要紧环节,个别教师却只不过在上课前看了一下教学内容就上课,教学成效不言而喻。长期如此学校教学水平能提升吗?因此作为学校校长、管理者应该要加大这方面的监管,常常深入课堂听课,知道老师上课状况,对课堂随便性的老师要提出批评和整改建议。同时要加大教学常规检查力度,需要教研组要实行周、月检查制。随时抽查老师的教材、作业。要发挥教研组有哪些用途,常常拓展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、有时效性的教研活动,让教师积极投入活动中,对一些不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要在绩效、评优、职称等方面进行处置,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。
3.强化教师业务人员培训落实
⑴以课堂为基地,强化教研组有哪些用途,有效拓展校本研修、互联网教研,让教师通过自主研修、参与科组集体备课、听评课、教学评比等活动提升自己业务水平。
⑵打造学校外出学习、培训机制,为教师外出学习、培训搭建肯定的平台。争取和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外出学习、培训的机会,通过外出学习听课、培训发展教师的视线,提升教师业务能力。
⑶学校每周有业务学习的安排,并且每次学习都要有主题内容,保证学习的有效性。
⑷依据学校实质常常邀请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、学科带头人、专家到学校讲课、讲坛。通过这种形式使老师们多多接触专家,向专家学习。
⑸加大“远程研修”与“国培”的领导管理。可以说“国培”是教师继续教育、学习最好的途径之一,但在学习的过程中,仍有不少老师存在应对的现象,为了保证学习时间达到需要,一些老师打开了网页却不学习,到时间就点一下更新,甚至有些还叫别的老师代点。因此学校要有一套监管的方法,保证每位教师都真的在学习。
4.抓好重点教师群体建设。学校重点教师群体指教研组长、备课组长、骨干教师。教研组长需要做到常识、业务、管理三过硬,能团结和领导全组成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;备课组长为专业学科水平最棒人才,在备课、讲课、辅导诸方面应成为年级学科教学的核心与代表,并负有培养和提携后进的责任;骨干教师为中年轻人教师中崭露头角者,能在学科教学中独挡一面,承担重任。要切实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。学校要拟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骨干教师用规范,为骨干教师提供物质上的、精神上的、舆论上的支持。打造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、手段和骨干教师档案库。要在肯定时期内培养少量的校级骨干教师、市级骨干教师和省级骨干教师。
2、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大新年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
9月3日教育部、中组部、中编办、国家进步改革委、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印发《关于加大新年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》(以下简称《建议》),聚焦弱点弱项,有针对性地提出革新举措,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背景下,达成乡村教师可持续进步帮助乡村振兴,推进达成公平而有水平的乡村教育。《建议》着力提升乡村教师综合素质,激起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,提高乡村教师职业进步力,着力深化乡村教师管理改革,缓解乡村学校人才短缺问题,提高乡村乡村教师职业供给力,着力保障乡村教师地位待遇,让乡村教师享有应有些社会声望,提高乡村教师职业保障力。
以上是关于“加大教育队伍建设的手段有什么?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大新年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”的有关信息,想知道更多的有关常识请关注好律师网行政规范法律专题栏目。